详细内容

失败的读经运动!对当今儿童读经教育的批判

#儿童读经教育反思 #王财贵读经教育反思

有些幼儿园、私塾受台湾王财贵的影响,以所谓的国学为特色,倡导老实读经,不加讲解,大量背读国学经典,甚至在幼儿园就要求3-6岁的孩子们背诵《大学》《中庸》,这是严重违背教育心理学,拔苗助长,误人子弟的一种行为。应该引起广大家长和教育界人士的关注。

我认为传统的经典确实有很多智慧值得我们现代人去研究和学习的。我反对错误的学习经典的方法,并不反对学习经典。而这种错误教授经典的方法,是种高级“黑”。反而对经典和传播,造成极大阻碍。

所以,我觉得很有必要正本清源,好好地探索此事。

王财贵推行的“老实大量读经”方法,认为小朋友读经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,不需要讲解,不需要读注疏,只需熟读经典白文一百遍,一千遍,直到能背诵即可。先只管背,背十年,十年后全部会背了再讲解,而且要求小孩子都应从很难理解的《大学》《中庸》开始。

后来发展出一些离开体制学校的义务教育,到私塾全日制专门读经,也是不予讲解,只能背诵,每天背书八小时以上......

王财贵的这种野蛮背诵的办法,号称是传统的教法,其实很不传统,是传统当中从来没有过的办法,是一种迷信经典、愚昧读经的办法,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。

我很早就开始质疑这种国学经典的教育方法,当时是留在理论和感受阶段,没有有力的证据反驳。现在,经过近20多年的实证,有一批读经少年成长起来了,传达出了一些真实资料。有些媒体也有了一些权威报道。基于事实基础和证据,就不是无端的揣测和指责了。

吾日三省吾身,日新其德,为了推动国学(经典教育)的健康持续发展,所以我撰写了这篇批判性的反思的文章。以期和朋友们共同讨论,沟通交流。

一、触目惊心的读经乱象

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倡导王财贵读经方法的国学堂的“六一庆典,听着3-6岁的小孩子们,鹦鹉学舌般的“嘀哩嘟噜”地背着高深的《大学》《中庸》,我的心中感觉到了莫名的痛楚。因为他们吐字很快,含混不清,象唱无韵律的歌一样,完全没有准确、清晰的感觉。

这次经历,引起了我的深度反思。

后来,看到媒体界,学术界,读经的学生们披露出来的读经乱象,更是让我触目惊心!

柯小刚,是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长期观察民间读经运动。他也一直在关注着“王财贵式”的读经方法的影响。

下面是关于柯小刚教授披露的野蛮读经的问题:

在听过一些读经学生“背诵经典”后,笔者发现这些孩子不但不懂所背的文句是什么意思,而且甚至不能清晰地读出他们自己所“背诵”的句子。他们只会用一种非常快速而模糊的发音去重复那些似是而非的音节。你甚至很难区分他们“背诵”的是中文经典还是英文莎士比亚集或梵文佛经(后者也是被要求背诵的,而且竟然是在不认识字母的情况下要孩子“背诵”)。你如果要求他们缓慢而清晰地背诵,他们就一句也背不出来了。更有意思的是,如果你提第一句,他可以快速而模糊地“顺到”到最后一句,但如果你从他“会背”的经典中任意抽取一句,问他下半句是什么,他就答不上来了。

所以,这根本就不是背诵,而是一种类似于摇头丸效果的摇滚Rap。笔者从小就背课文、背英语,大学以来也背诵过儒道经典。背诵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,但那些孩子用一种极为快速而模糊的发音“嘟嘟嘟嘟”地摇滚出来的东西,不过是一些被迫记住的毫无意义的音节组合。

这种所谓的“经典背诵”被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地重复,十年之中不允许读任何其他书籍,不学其他课程,直到这个孩子可以在摄像机前连续“嘟嘟嘟嘟”地“背诵几十万字的经典”(拍摄背书视频是他们的考试方法),实际上是要他重复几十万个毫无意义的音节组合。

他因为不懂这些音节组合是什么意思,自然无法清晰地说出其中的任何一句话,更不可能在将来需要的时候引用经典文句。

笔者见过一些曾经在读经学堂“背过几十万字经典”的孩子。一个月不复习那些音节组合,他们就忘记了。当然,笔者接触到的读经学生有限,可能会有更优秀的学生,真正能清晰明白地背诵经典的学生。

不过,可想而知,太过功利性的、强度极高的“背诵目标管理”会把一个孩子弄成什么样子。一月背多少万字,一年背多少万字,三年背多少万字……每背下来一本就及时录像保存,作为“包本背诵”的证明,然后冲刺下一本,等到下一本背完,前一本忘的也差不多了。

而且,在这些年中,一本一本的包本背诵录像成为唯一的学习目标。如今,遍布城乡的数千家读经学堂都在夜以继日地倒计时,驱使学生狂热背诵,明确的目标是录制包本背诵视频,以便有资格升入一个书院听“解经”。这些学生被要求每天诵经八小时以上(笔者见过因此落下哮喘病的学生),普遍处在一种非常癫狂的状态

笔者去过这样的读经班现场,其紧张程度和无意义指数远超高考题海战术。高考复习做题虽然紧张,还略有智性愉悦,毕竟做题是要思考和理解的,而不许理解的机械音节背诵则是彻底无意义的事情。

对于这些读经学生来说,经典的丰富意蕴都是锁闭的。别说十年,恐怕三、五年下来,多么聪明的学生也会变傻,多么热爱经典的学生都会心生厌恶。到那时,恐怕你给他讲解经典,他也没有能力听懂,或者没有兴趣听了。

当然,天性好学的学生会因此激发出更加强烈的求知欲,想一探究竟,那些背了几年的经典文句到底是什么意思?不过,经过多年的智力发育停滞和与世隔绝的封闭读经,他们能理解到什么程度仍然是不容乐观的......

柯小刚,既在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当教授,他自己也开办书院,在业余时间教授国学。

柯小刚发现,这群学生的功底太差,识字量不行、错字连篇、英语更是处在小学入门水平。一篇八百字的作文他们写得吃力,他也改得吃力,要从标点符号改起。

不仅如此,学生们都处于一种相当不安的状态,没有学习兴趣,没有自觉能力。他们性情很乱,既自我边缘化、又掺杂着傲娇和自卑。

“而少年们心里,这种变化则更为微妙。

他们对十年读经教育的反叛,是余生再也不愿接触和国学有关的任何东西。”

柯小刚曾建议一位学生,以健康的学习方法学完经典,开学堂教书。这位学生反应强烈,觉得像噩梦一样,马上拒绝了,“宁死我也不干。”

“读经给他们的负面影响实在是太大了,整整十年,没有理智的乐趣,没有感受力的乐趣,没有想象力的乐趣,只有长年累月的无意义。”柯小刚说。

柯小刚教授由此忧愤地指出:大量老实读经愚昧读经,野蛮背诵

柯小刚教授认为:如果儒学界内部不发展良性的自我批评,不敢自我反省,发现问题也不讲,等到问题闹大了,官方出来取缔了,媒体开始讨伐了,整个儒学界都会受连累,圣贤经典也将再次遭受误解和污蔑,我辈岂不是儒学罪人、乡愿小人?哪里配得上“儒士”之名?

《新京报》以《少年读经十年 一朝圣贤梦碎》为专题,报道了济南少年郑惟生的曲折经历。

郑惟生,小学四年级时离开体制内的学校教育,此后九年,辗转八省,先后在十个读经学堂求学。

郑惟生回忆,那是一种接近清修的生活,居于深山,无电无网,与经书为伴,每天背诵十小时。

结果如何呢?

亲身接受读经教育的郑惟生,他自己披露出来的情况更是让人心惊。

他透露:

不仅是自己,“从读经学堂出来之后,很多学生都不愿意碰书了,他们忘掉失败感的方式,是迷恋电子产品,一个学生有一个诺基亚手机,俄罗斯方块他玩了一个冬天。手机没电了,就充着电玩。也有人看韩剧,一看就是整天。”

“大多数同学都变得非常沉沦,情绪低落,只能借电视剧和电子游戏排遣焦虑、打发时光。至于那些曾经背得滚瓜烂熟的经文,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。而且,由于当时背的时候并不理解意思,等到电视剧中听到台词里引用经典名句,也并不知其所以然。”

“铁一般的事实证明,不许理解的记忆是极其脆弱的。稍一停搁,便随风陨灭,毫无踪迹。即使有包本录像为证,又能说明什么呢?”

......

《南方周末》的报道《走进深圳梧桐山:这更像是一个耗尽耐心的故事 十字路口的读经村》

报道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读经村--深圳梧桐山的一些情况。

梧桐山是深圳的最高峰,从2004年起,逐步成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读经村。

(2014年)对私塾的失望,迅速演变成一场金融危机。失去了每个学生5万到10万不等的学费,这一年倒闭的私塾就有十来所。

家长们发现:从小读经的孩子,当时是可以将经典读得烂熟,但五六年后,却发现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认字都有问题。而那些曾经引以为傲、将整本《大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易经》一口气吐出唇边的文字,也早就忘得一干二净......

家长们对王财贵式的私塾读经教育的希望破灭后,她们既焦虑又烦躁,悔的是耽误了孩子的青春,不仅没有成为君子、大才、圣贤,而且连书都不爱读了。

这批曾被圣贤教育吸引的家长们,如今已从狂热支持者变成坚定的反对者。

数十个微信群里,他们每天都在讨论,如何以消防安全、办学资质、非法集资等理由向政府举报,让XX书院关门。”

二,事与愿违,有些学生出现了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

不仅是家长们期望的让孩子成为君子、大才、圣贤落空了,孩子们的青春浪费了。

更可怕的是,这些学生中有些人出现了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。

人们发现,有些人因为野蛮的读经教育让人的智力发育停滞,理解能力减弱;

有些人因为野蛮的读经教育造成人格缺陷。

浙江遂昌王财贵经典学校的校长赵升君,他抱着教育理想,希望能培养一些自由状态的读书人。

他最初也是王财贵的追随者,王财贵办的读经界最高学院----文礼书院第一批招收的11个学生,有9个来自他的学校。

实践中,赵升君发现,全天机械性地背书,有学生读了几年仍不识字,更严重的得了厌学症

“这不是真的读经教育,是换了内容的应试教育。”如今,他已经走到了王财贵的对立面。

据《南方周末》的报道(《这更像是一个耗尽耐心的故事 十字路口的读经村》)揭露出来的现象:

“每天她和堂主的女儿从早读经到晚,但读的什么都忘了,崔小萌有印象的,是那时堂主的女儿好像得了厌食症,每天背完经吃完饭就要吐。

一年后,她被父母接回家。再次来到鹿鸣学堂时,已经十五岁,作为问题少女被送了进来。”

“我感觉是那一年的私塾产生的阴影,太压抑了,长大了才要发泄出来。”2014年,当崔小萌再次来到鹿鸣学堂,她感到这种压抑的氛围依然存在,她的同学们,那些13岁以上的大孩子,显得都有些沉郁。”......

《新华每日电讯》刊载的《读经少年归来》的报道披露:

“访谈间,宋金阁两次拿出哮喘喷雾,抱歉地对《新华每日电讯》记者说:“不好意思,老毛病。”长时间诵经造成的声带受损,三年多躁郁症的药物治疗,她的心肺和肾脏功能受损,精神状况也不太稳定。

“每天四点起床,从早学到晚,我的睡眠质量很差,又不想落下功课,后来得了严重的干眼症。”徐子生说。”

读经班的孩子因为每日读经时间过长 ,还会导致其它的身心问题,比如腰椎劳损、干眼症、声带受损 ,乃至厌学、逃课,或形成完全服从的人格。

三、“老实大量读经”是在错误的学习经典的“外皮”

充满智慧的中华经典,为什么会在经典学习中产生上述的负面效果呢?

我认为,“老实大量读经”的方法是错误的,只是在学习经典的“外皮”。

如果说,每一部“经典”都有形、神二部分的话。

“神”的一面,就是古代圣贤的智慧和精神。

“形”的一面,就是现在人们所学的承载经典的古汉语。

其实,古汉语也只是“经典”无数外“形”的一种。

如果它翻译成英语,它就是具有英语外“形”的经典;

如果它翻译成现代汉语,它就是具有现代汉语外“形”的经典;

如果它制成音频,它就是具有现代声音外“形”的经典......

只不过,古代汉语更为精炼,有种特殊的韵味。

但是,如果不去理解经典中“神”的一面的智慧、精神,则“经典”会是失去“神”的一具毫无灵魂,毫无生命活力的“躯壳”。

如果连这“外壳”是什么字,什么意思都不知道,就会把这个毫无灵魂,毫无生命活力的“躯壳”变成一段段毫无意义的,只有音节顺序的“符号”,就把有生命力的“经典”读死了!

佛教中的咒语” --唵嘛呢叭咪吽,不知道其意义的人们,也会把这个咒语看似毫无意义的音节符号,但宗教中的人们认为咒语蕴藏了神秘的能量,具有大能力、大智慧、大慈悲。

而传统的经典,人们只感受到其中的大智慧,从来没有听说具有什么神秘的能量,或宗教中神秘的大能力、大智慧、大慈悲。

读经万能论在推崇王财贵读经方法的圈子中,普遍存在。

如果说读传统经典万能,甚至同样具有那种神秘的能力的话,那只能说这种学经典的方式,已经神化了传统的经典。那是另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。

如果说读传统经典不是万能的,那孩子们背诵完全不理解其意义的经典,就象背诵一段段毫无意义的数字一样,如1415926535 8979323846 2643383279 5028841971 6939937510......你能知道它是什么意义?

大家也听说过右脑开发,能够背下圆周率的人,那是他(她)们有了一个形象的对照,把这堆毫无意义的数字,赋予了形象和意义,才能记忆下来的。

按照王财贵的“老实大量读经”方法,即使全部经典倒背如流,也只是一堆死音节,一堆没有灵魂的躯壳,会把经典读的。

读经少年展示他背过的书

四、王财贵式读经方法违背了经典的教育

王财贵的这种野蛮读经的方法,既不符合古代圣贤的经典教育,也不符合现代教育学、心理学理论,是个彻彻底底的误人子弟的学说!严重地阻碍人们认识经典的智慧,对经典持续的弘扬和传播产生了负面影响。

王财贵认为:

“从最高度讲起,第一个层次是:论语,孟子,大学,中庸,中国人不管是几岁,要读书,就从论语,孟子,大学,中庸读起,没有例外。”

所以,我们可以看出:很多幼儿园,面向很小的孩子,一开始就学习论语,孟子,大学,中庸,就是他的观点。

王财贵在演讲中讲的一个案例,可以看出他是非常的极端,甚至对科学的教育的藐视。

王财贵说:

“我常去学校推广读经,有些校长非常感动。过了几个月我再去看。

校长说:我们全校已经开始读经了。

我问:你们读什么?

校长说:一二年级读三字经,三四年级读弟子规,五六年(级)读唐诗。

我问:为什么这样安排?

校长说:「因为教育必须循序渐进。」

他说:我也循序渐进啊,但我的循序渐进不一样,我的循序渐进是:第一步,不论胎儿、婴儿、幼儿,乃至于八十岁的老人,中国人开始读书,第一本书叫做论语。一步到位,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读熟了......

可以看出,那位校长还是很理性的,结合学生的年龄,循序渐进地去推进经典的学习,是很有道理的。但是王财贵不那么认为。甚至他认为:

数学不用学,只要背熟经典,半年就能学会全部中小学数学

英语不用学,字母、发音、语法都不用教,只需背熟莎士比亚,将来到国外就会说英语,而且是高级英语

不用学那么多课程,背熟经典就能上清华北大哈佛耶鲁

什么都不用学,从小只需要背熟经典,不用讲解,长大后在生活中遇到事情会突然想起经典的句子,自然会养成君子人格,乃至成为圣贤

.......

他的这些方法,看起来很有道理。其实,根本没有经过实证,是一剂毒药。

而且,一点也没有道理。完全违背了传统经典中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。

我不知道他的传统经典是怎么学的?是他不会学以致用?还是他完全藐视经典中圣贤们对教育的指导?

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在教育其弟子时,《论语》中比比皆是的都是对话式、启发式、情境化的教学。

王财贵的教育中哪里提到了启发式的教学?而且,他认为老师不重要,只要会按复读机就可以了。这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的藐视!

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

----《论语·为政》

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,孔子提倡的读书及学习方法是----“学思结合”。

一味读书而不思考,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会陷入迷茫。

孔子在这句有名的关于学习的指导里,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,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,否则就会收效甚微。

子曰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;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
----《论语·述而篇》

孔子认为:学生应该要多思考,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思考情况再决定启发的时机。

“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,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,先不要去开导他;不到学生心里明白,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,也不要去启发他。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,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。”

子曰:“诵诗三百,授之以政,不达;使于四方,不能专对,虽多,亦奚以为?”

《论语·子路》

孔子在这句话中教诲人们:“诵读诗经三百篇,交给他政务,结果却做不好;出使到四方的国家,却不能独立应对,读书虽然很多,又有什么用呢?”

也就是告诉我们:仅仅是诵读经典很多,是不行的,要能够学于致用......

记问之学,不足以为人师

《礼记·学记》

《礼记》中《学记》的这一篇,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中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,出告诉我们:仅仅靠背诵和记忆前人的东西而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,这样的人是不足以给别人当老师的。

学习是应该从易而难,还是从难而易的?我们的传统经典中也有告诫。

善问者如攻坚木,先其易者,后其节目,及其久也,相说以解。不善问者反此。

----《礼记·学记》

本句教育我们:在学问上善于问难的人,应当是先易后难,循序渐进,像木工砍硬木先从易进斧的地方下手,然后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。

整本《论语》及传统经典中,哪里能找到王财贵讲的读经方法中的闭门读书、死记硬背?

靠背诵经典就算成才,就能入仕这种观点,自北宋开始,就已被古人抛弃了。

为什么这种野蛮读经的人,会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看不懂?

让我非常惊骇的是,当我在和提倡王财贵野蛮读经方法的一个幼儿园的园长沟通,提出对这种方法的质疑时,问她有没有看过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。

她竟然明确的说:她没看过,也不想看!

我不知道有多少教育经典的老师,自己静心看过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。如果自己看过后,再想想把这么深奥的学问教给3-6岁的孩子,是什么感受?

有人会说,王财贵结合了现代科学的方法来学习经典,所以没有采用古代圣贤的教法。

那我想说的是:果真如此,那王财贵的教法里,为什么拒绝现代科学的学习?而只一味地读经典?

王财贵的野蛮读经的方法,真的符合现代科学吗?非也!

五、王财贵式读经方法重违背了现代科学

王财贵的这种“老实大量纯读经”站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,可以看出其是违背儿童天性的,悖离了儿童教育的现代科学观念,偏激排外、教条僵化,而且是狂暴欺人的,是在开历史的倒车。

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。应该关注体格发育,神经发育,心理发育和智能水平的全面发展,教育应该突出寓教于乐、科学启蒙、严禁"小学化"教育。

而现在有些幼儿园的野蛮的读经教育,不就是"小学化"教育吗?

孩子的游戏是学习的重要手段。

孩子们在游戏中,可以感到快乐,可以健全心智。在游戏过程中,孩子通过自己的视觉、触觉、听觉和思维感知世界,探索世界,满足好奇心,发展自己的思维方式。

孩子们在游戏中,可以认识和扮演社会角色,理解每个角色的含义,同时学习新知识。

德国的格林童话,丹麦的安徒生童话....世界上很多民族都在利用这种快乐、形象化的童话的方式,让孩子们增长知识。

孩子们在游戏中,在听故事时,往往会津津有味。所以我们应该带着孩子边玩边学,寓学于玩,寓教于乐。

心理学认为:孩子玩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。

模仿是人类的本能。模仿是孩子们习得后天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方式。

根据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研究:真正最能够影响孩子的,并不是言论和空洞的道理,而是成年人的行为。

对孩子而言,成长中不断模仿自己感兴趣的事物,是他们形成自己的价值观、完善知识结构的必经过程。

父母、老师的一言一行、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等,都会在小孩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影像。

而那些超出他们认知范围的言论和道理,反而会变得空洞和迷茫。

我们成人对待社会中的一些道理,其实,也是从故事中获得的。有些甚至是历经一个朝代的演绎。如“义”的内涵,我们是经过了三国一个朝代,通过刘备、关羽、张飞之间跌宕起伏的故事,我们才有了深刻的了解。

如“忠”的内涵,我们是经过了岳飞一生 “尽忠报国”的精彩演绎,我们才印象深刻。

如果没有这些故事的演绎,仅仅靠有人给你灌输概念,你能明白吗?

儿童是不可能理解我们成人社会中的大道理的,甚至连道、德、国家、人民、君子......的概念都没有,他如何能理解那么深奥的经典?

摘录一段《大学》中的句子。

《诗》云:“瞻彼淇澳,菉竹猗猗。有斐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瑟兮僴兮,赫兮喧兮。有斐君子,终不可喧兮。

----《大学》

你认为怎么和孩子们讲,他们才会明白?

有些人说,王财贵讲的就是要孩子们不要理解呀!

要知道:不能理解的记忆,都是短暂的

理解是记忆的基础,没有理解的内容,特别不容易记住,也不会长时间的记住!

理解记忆是要借助积极的思维活动,在弄懂事物的意义,把握事物的结构层次,理解事物本质特征,和各种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记忆。

理解记忆是记忆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种,理解得越深,记忆就越牢。

或许你会说:人在幼年时,不需要理解,幼年时的记忆是最好的。

不,这是一种误读,心理学上没有这方面的证据。

幼年的短时记忆是很好的,但是往往是无法长久记忆,就象我们人类基本上都记不起3岁前的记忆一样。

记忆是有规律的。

小孩子也是一样,对没有理解,没有形象的事物是没法长期记忆的。

有些接受野蛮读经的学生,不但不懂经典的意义,吐字也不清,就象唱着用无意义的数字编写的歌谣,即使短时记住了,这样的学习有意义吗?能入心吗?

孩子与成年人相比,其记忆东西的能力,其实差得很远。大家可以看到:一个小学生,一个学期只读几本薄薄的教材,记住还不容易。成年人常常一天之内,就可以读完,并记住厚厚的一本书的内容。就是因为成年人容易理解,所以更容易记忆。

或许你会说:王财贵提倡的是“前10年读经,后10年解经”也是提倡“理解”的,只不过把理解放到人生的后面去了。

这里有个问题,面对这种枯燥的读经方法,有多少孩子能够这样不加“理解”的学习满10年?等来后10年的解经?

《新华每日电讯》刊载的《读经少年归来》,报道了来自台湾地区的徐子生的故事,他9岁开始读经,7年后“包本”,16岁进入了几乎所有读经人梦寐以求的读经界“最高学府”----文礼书院,然而,他在18岁退学了。

徐子生披露出:“真正进入文礼书院后,徐子生期待中的解经、讨论、辩论和质疑都没有过。”

我无法得知,王财贵说的这个“解经”是不是骗局?

教育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: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要找到“最近发展区”,传授 “最近发展区”的知识,能加速学生的发展。

“最近发展区”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: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;另一种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,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。

如果在重复学习已经达到发展水平的知识,就会是浪费的。

如果超出“最近发展区”太远的知识,孩子们的学习难度就很大了,效果也不好。

王财贵的野蛮读经方法,无疑是超出孩子们“最近发展区”太远的知识。

在古代,古人也是要在年龄很大了,在考科举时,才学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等四书、五经的内容。而他们在小时,学的是蒙学和训诂的。

王财贵宣称的快乐背经,是毫无可能的。

明白一种意义,一个故事,一个道理都会有一种成就感,一种愉悦感。背诵一堆无意义的音节,是不可能有快乐的感觉的。

许多家长认为:不能输在起跑线上,幼儿期不应该把那么多的时间浪费在游戏玩乐上,而应该尽量缩短玩乐的时间,提早把成人的经验灌输给儿童。

超前教育、儿童读经只会走入儿童教育的误区。

在儿童教育领域里,在不了解儿童心理的情况下,这种野蛮的儿童读经实则拔苗助长,会造成南辕北辙的效果。

七、错误的语言学习方法

语言学习也是有方法的。

小孩子自然的学习母语,虽然不懂文字,但是他们是在父母的指导下,社会的耳濡目染下,都会知道其意义的。

而现在野蛮的读经教育倡导的,所谓的背诵莎士比亚的英文经典、梵文经典,如果不知其语言的含义,那就不过是一堆没有任何意义,没有附载经典精髓的字符。

也就是说,在知道语言的意义的情况下,才能发挥语言承载文化,沟通思想的作用。

即使对母语也是一样,有些家长看到经典书籍上有注音,是注音读本,认为孩子就容易懂,其实,他们也懂不了。我们要知道幼儿园的小孩子是连拼音都不全会的。

有些学堂有英文经典背诵,但是在字母都不教的前提下进行的,学生对所背英文经典一句都不懂。还有梵文经典背诵也是这样,全部都是意义锁闭的音节组合。

这种不加解释的语言、经典的学习方法,只能是“乌托邦”,将会伤害无数对经典寄予厚望,并且有勇气脱离传统教育的父母和孩子的心。

林语堂博士,在《英文学习法》中说:“背诵法有活法与死法之别,鹦鹉能言的背法是无认识而无用的。正当的背诵应与体会同为一事,再闭书再体会、再尝试,这是正当的背诵方法。”

幼儿很难知道高深的经典中的意义,就象鹦鹉不知道人类语言的意义一样,“鹦鹉能言的背法”真是没用的。

胡适先生

八、对胡适学习案例的错误解读

王财贵先生提倡读经,在演讲中经常举胡适为例,证明读经能成就大才。胡适是很早就开始学习经典的,但胡适的读经方式却不是王财贵的不求解释的野蛮读经法。

反而,胡适的精髓是寻求对经典的解释。

王财贵在演讲中说:

胡适之的例子,可以让我们警惕。胡适之4岁就读古诗了,6岁上私塾开始背古文,到了9岁的时候,读了三年古文了,他就能看古典小说。能够看古典小说的人,语文程度已经很高了。两年之内,他偷偷地看完三、四十本古典小说。一辈子作文基础就奠定了。当时只有9岁!到11岁的时候,他的老师正式教他读古书。因为已经读了四年古书了,以前读书是精读,是背诵,现在是略读,已经有能力自己阅读古文了。

胡适在《我的母亲》一文讲到:

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,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。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,自然不肯耐心教书,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,背死书,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

小学生初念有韵的书,也还不十分叫苦。后来念《幼学琼林》,《四书》(其中就包括我说的《大学》《中庸》)一类的散文,他们自然毫不觉得有趣味,因为全不懂得书中说的是什么。因为这个缘故,许多学生常常赖学;先有嗣昭,后来有个士祥,都是有名的赖学胚。他们都属于这每年两元钱的阶级。因为逃学,先生生了气,打的更利害。越打的利害,他们越要逃学。

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。我母亲渴望我读书,故学金特别优厚,第一年就送六块钱,以后每年增加,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。这样的学金,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。我母亲大概是受了我父亲的叮嘱,她嘱托四叔和禹臣先生为我讲书

每读一字,须讲一字的意思;每读一句,须讲一句的意思。

我先已认得了近千个方字,每个字都经过父母的讲解,故进学堂之后,不觉得很苦。念的几本书虽然有许多是乡里先生讲不明白的,但每天总遇着几句可懂的话。我最喜欢朱子《小学》里的记述古人行事的部分,因为那些部分最容易懂得,所以比较最有趣味。

我一生最得力的是讲书:父亲母亲为我讲方字,两位先生为我讲书......

我们从胡适本人的讲述中,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到,他觉得他能有成就,就是得益于讲书

每读一字,须讲一字的意思;每读一句,须讲一句的意思。

我不知道王财贵为什么把胡适读书的精髓给忽略掉,而去推崇连胡适都批判的两元阶级的“念死书,背死书”的方法呢?

要知道,那些有勇气把孩子从体制内的“义务教育”中脱离出来,去读经私塾的,都是要花费很多钱的,基本都在每年4—10万之间。

我想,当这些家长明白自己是花了大价钱,去学了最差的一种学习方法,会作何感想?

九、对经典本身的反思

经典,往往凝集着各民族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,良好的学习和传承,会对我们现在的生活、工作都会有良好的指导。

但是,如果一股脑的,不加分析,不加理解,迷信地去学习,就会带来负面的结果。

时代在发展,当今的时代,有当今时代人的智慧。

如果经典真的是万能的。

那历史上一直在学习“四书”、“五经”的中国古人,应该会很强大的。怎么会遭受诸如五胡乱华这样的外民族侵略呢?怎么会遭受八国联军侵华、中日甲午海战 、日本侵略中华......这样的历史呢?

如果读经真的是万能的。

从大明大清朝,随便来个从小学习“四书”、“五经”的秀才、童生,是不是都可以成为国学大师?个个堪比圣贤?而且那时的中国,还没有现在的电视、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诱惑,可能更容易静心学习。

经典中是推崇质疑精神的!

那些野蛮读经班,却一味地推崇师道尊严,扼杀学生的质疑精神也是很值得关注的。

质疑精神、是人认识真理的保障,是人认识真理的途径。传统经典中有着很多的阐述:

为学患无疑,疑则有进,小疑则小进,大疑则大进。——陆九渊

读书无疑者,须教有疑,有疑者却要无疑,到这里方是上进。——朱熹

疑是思之始,学之端。——孔子

一位叫郑惟生的读经少年写的《一个读经少年的来信》反映的问题,让我深思:

“我听不清读经机,又没有词典和音标的辅助,既不明白意思,也找不准发音,无法跟上。我不愿自欺欺人,“凭嘴嘟噜”,蒙混过关。于是我找到总管老师,向他表达我对这种“读经”方法的疑问。老师当即勃然大怒:“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,你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!”我只好对其深施一礼,起身离去。

出门后,我在城市的街头伫立良久,茫然不知所之。我努力让心情平静下来,排除情绪,冷静思考。经历了太多,早已没有时间去带什么情绪。我必须冷静地想想这些年的读经之路是怎么走过来的,将来去往何方?

“老实大量纯读经”的偏激排外、教条僵化、狂暴欺人,已经无需多言。

只是这么多年来,我的一切都倾注在私塾和读经上了,早已视读经老师和同学为亲人,但他们却只是因我提出心中久存的疑问而视我为寇仇,视我为懦弱、没有毅力、半途而废的逃兵,千夫所指,实在感到难过万分。”

同样,还有很多学生也对这种读经的方法深深地怀疑。但这种教授经典的老师,却以师道尊严自居,把这种教法上升到了神圣不可侵犯的程度。让人不敢质疑。

尊师和质疑的关系该如何摆正呢?

如果一味地强调尊师,却不关心学生的质疑和好奇,培养的学生就会多了一种服从的人格,少了一种创新的精神。

一个大才,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、有勇气、有自信,有创新精神的。但这种能力不是单单靠背诵经典而来的,是要靠培养、感受、感悟而来的。

就象爱的能力不仅是依靠教育,爱要有榜样,要有传递,要有感受。

我们必须找到一条真正的读经之路,去真正地传承经典,发扬经典中的智慧和魅力!

十、经典教育的出路何在

清末废科举、民国废读经科以来,经典教育命途多舛。一百年来备受摧残打压的传统文化,在当今再次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大众支持,这是划时代的成就,具有很深远的意义。

“读经运动”正是在这种复兴传统文化热中出现的。

很多的家长憧憬着望子成龙,希望孩子能够通过经典成为大思想家,大政治家,大企业家,大艺术家.....

有一些人却利用人们对传统文化所知不深,同时又渴望文化、敬畏传统的心理,打着培育圣贤、修身养性的旗号,大搞国学班,尤其是一些商业性国学班,一边赚钱一边毁人,真是让人痛心。

家长们应慎思明辨、理性思考,不要轻易被商业利益或其它目的驱动的读经宣传所影响。

要知道:试错的成本,其实是孩子的人生!

对传统经典的学习,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清醒,防止出现形式主义和走极端的情况。

学习本来是很刺激、很开心的,是充满乐趣的。但“读经运动”把学习变成了机械运动,远离了心灵成长和智慧成长的本质和规律。从根本上违反教育规律、违反认知规律,是注定要失败的。

我们要知道:没法体验到学习新事物过程中的困惑,没有感受到掌握了新技能、新知识后的兴奋,人是不可能爱上学习的。

读经少年们丧失读书兴趣,拒绝一切国学不是偶然的,正是这种违反认知规律的读经的必然结果。

我们关注读经教育,应该思考怎样做才有利于良性发展?可以鼓励多种探索,但也要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,自我批评,改正偏差,寻求更好的发展途径。

近年来,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,也越来越重视了。

已经在教材中,增加了古诗词背诵篇目,推动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等。追求一种时代与古典精神的融会贯通。

武汉大学校长兼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指出:

我们一直在推动儿童诵读经典,但是发现目前有的国学培训机构或书院只是让孩子们、青少年背诵经典,这大有问题。背诵不能无度。有人把背诵作为学习国学的唯一形式,让孩子乃至青年越学越蠢。只强调背经典,完全在误人子弟。背那么多有什么用?没有必要。根本上我们要寓教于乐,要有一些办法让青少年去乐学。学国学不是背书就够了,是要让青少年通过接触经典,学会分析与思考问题,提升理解能力与理性能力……”

是的,学习经典教育也要寓教于乐。我们可以运用儿歌童谣、寓言童话、诗歌歌曲、京剧曲艺、故事谜语、动画等手法演绎之,打造玩中学,学中玩,快乐学国学,学国学快乐的氛围。

我们还应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,年龄特点,分别为幼儿、小学生、中学制定合适的内容。

幼儿园、小学可以读《三字经》,《弟子规》,《千字文》《千家诗》等简单易懂的经典;中学可以学习《论语》、《大学》、《孟子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老子》、《易经》等。

如何办好一个经典教育的书院?

我曾经有机缘考察过南京一个私塾书院,他们的做法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些有益的思考。

当时,我女儿被本市一个很好的初中录取了。

后来,我们又收到了南京的一个书院的邀请。

左右为难之际,我和女儿商量说,我们先去考察后再做决定。

虽然,最终我女儿没有选择留在这个书院学习,我也尊重了她的选择。但是这个书院的教学方法,我很喜欢。

我在书院旁听的那堂课上,这个书院的老师对经典真是活学活用!从当时孩子们军训的状态,讲到易经,讲到经典,讲到人的应对......而且,易经的讲授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玄学,而是充满着智慧和趣味......这种教育方法,因材施教,随机施教,让人能真正明白传统经典的精髓,而且,让人学得饶有趣味。

接受学习的学生基本都是在小学阶段,并且教授数学在内的其它课目。到了上初中的年龄时,即可转入体制学校进行学习,不耽误孩子们的发展。

如果说,21天能够让人形成一个好的习惯。在这个学校里养成的学习习惯一定会很好的影响这个孩子一生的。

传统的经典智慧为孩子打下了深厚的基础,让孩子能对经典融会贯通,对今后学习、生活有着很好的帮助。同时,也避免了和社会脱节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
对于更多热爱经典的朋友来说,不想脱离体制的教育,也可以参加一些国学的夏令营、冬令营,感受国学的熏陶。

但王财贵的那种野蛮读经教育理念,小则误人子弟,大则会把中国经典教育导向到荒谬的方向上去。

正如读经界一位人士总结:现在回过头去看,对孩子来说,这真是一场残酷的实验。

如何更好地传承经典,更好地弘扬国学,需要有志之士共同探索。

我相信有经典的智慧在,摒弃浮躁的学习方法后,传统国学一定会大放光彩!


作者简介:


王和初老师

中国科学院心理所认证心理咨询师、高级婚姻情感咨询师、高级心理催眠师

秉承“大爱润心田   智慧解心忧”的宗旨,致力于为大家提供“认知行为主义”学派的心理咨询。

我们专业的关注、倾听和爱心,会陪您尽快走过人生暂时的崎岖坎坷,伴您完成人生的重整,为您的幸福快乐、婚姻家庭、人生事业保驾护航。

我们深知:

进行心理咨询不仅是解决您一时的烦恼,而是让您一生都会多一份快乐!

进行心理咨询不仅是解决您一个人的烦恼,而是让您一家人都会多一份幸福!

甚至挽救一个人的生命,甚至挽救一个家庭......

我们不仅会热诚服务,而且会通过:

认知行为疗法、心理疏导、意象对话、梦的解析、催眠疗法、心灵重塑疗法、放松练习......等专业方法,

让您心灵的问题获得根本性的解决,重新获得人生的动力和成就感。


九江心理咨询


咨询热线 :18000223228





CALL US
18000223228

EMAIL
jjdaxing@vip.qq.com

QQ
601146828

ADRESSES

九江市庐山路145号幢北601室
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