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从辛普森离世 谈冤枉对人心理的影响你被家人,配偶、领导、朋友冤枉过吗? 你被冤枉时的心态是什么样的? 我们往往在关注法院的判决否公正?是不是会产生冤案。 其实,我们往往忽略了,每个人都是自己,及自己圈子里的“法官”。 每个人的判断,都同样存在着是公正?还是冤枉家人,同事,学生等他人的问题。 最可怕的是,有人还固执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对的,为了维护自以为是的真相,不惜采用网暴的方式。 《让子弹飞》的电影里有这样令人震惊的一幕:胡万诬陷老六吃了两碗凉粉,却只给了一碗的钱。老六争论不过,最后竟然挖开自己的肚子,掏出刚刚吃下的一碗凉粉,以此自证清白。 这种夸张的段子,其实在现实中,并不鲜见。 上世纪90年代,以杀妻案而知名,被称为“世纪审判”的主角,美国前橄榄球明星辛普森,近日被曝死于癌症,终年76岁。 该案中有很多疑点,都指向辛普森是凶手,但由于警方的几个重大失误,导致有力证据的失效,经陪审团裁定无罪,从而无罪获释。而执法者福尔曼警官,却因伪证罪被判了3年有期徒刑,狱外监管。 从而,让本案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疑罪从无的最大案件。 也成为在国内争议最大的案件。甚至引发公众对美国司法体系公正性的争议,有人因此攻击“疑罪从无”制度的正当性。 是“宁可漏网一千,不可冤枉一人”? 还是“宁可错杀一千,不可放过一人”,是一种法治文明的思考。 从心理学的角度,我们发现制造冤案的思维模式,一旦泛滥,每个人都会是受害者。 而从张高平叔侄强奸杀人案,迁山县马树山案…..我们发现要防止冤案的发生,要相信完善的法律体系的力量,而不仅是某一级执法部门的裁定。 美国“辛普森杀妻案”,还曾出现过象聂树斌案中,王书金主动出来认罪的一幕。 2012年,美国调查探索频道,播出的纪录片再次轰动全美。 50岁的连环杀手格伦•罗杰斯,竟然承认是他谋杀了辛普森前妻及友人。 他的兄弟克雷证明:他曾经亲口跟他说过,这个凶案是他做的,他当时要去偷一对耳环。 诡异的是:罗杰斯在被捕后,曾经画出的那把匕首的图样,与法医勘测结果相符。而这一点,却是从未曾向媒体公开的案件细节。所以,他的话也并非完全没有依据。 这个新的证人和证据,或许将让人意识到:当年的审判,坚持了程序正义其实是一个正确的选择。 冤枉人这件事,大,可以关乎到法律的公平;小,可以关乎到个人的心理健康。 如果,我们不能形成不冤枉人的思维模式,和法律程序。则我们每个人,都可能深受其害。 长期的冤枉行为会加重个体心理负担,可能导致焦虑、抑郁、狂躁、愤怒等心理疾病的发生。 被人冤枉,首先会让人感到愤怒,当你发现你愤怒的对象比你强大,如是你父母,老师,领导,或是你强势的配偶,你则会感觉到委屈,甚至会感到沮丧和绝望,以至产生退缩心理。有些人则会把这种愤怒,发泄到社会上,制造自杀、无差别杀人,或伤害人的极端行为。 老师除了上课以外,有时也会充当“法官”的角色。当两个学生发生矛盾,或一个学生看起来违反了学校规则,他是否能洞察到事情的真正的真相?作出公正的“裁决”? 遗憾的是,我在心理咨询过程中,发现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,竟然是老师的“冤枉”造成的。由于孩子的心理本来就不成熟,即便别人不冤枉他,他们也会有“假装观众”的心理,更难以妥善处理真正的“被冤枉”,而他们又极度重视老师对他们的评价。所以,一旦被冤枉,则会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孩子往往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表达权,无论说什么话都不被老师、家长重视,有百口也难辨,只得独自忧伤。长时间处于心情低落的状态,可能就会造成抑郁。 有些夫妻则会因为配偶无端怀疑其出轨,遭受种种冤枉,甚至造成离婚的结局,让孩子心理受伤…… 当然,我们都期待被冤枉的人,能够有能力,有勇气去澄清事实。但人的成长是有一个过程的,每个人的能力也不尽相同。我们不能依赖他们自己的努力。而是应该在制度上,在文化上,去营造一个人不被冤枉的社会环境。 辛普森案,看起来放过了一个可能的罪犯,但也是维护了“疑罪从无”的原则,和法律的程序正义。而后者维护的“公平”无疑是更加重要的,它能让人尽可能的不受冤枉。 随着现在科技手段的进步,大数据,人工智能等的应用,一个人要想逃脱处罚,已经变得极其困难。也就是说,现在的主要矛盾,不是逃脱处罚与惩治犯罪之间的矛盾,而可能是逐渐变成了准确惩治犯罪和维护程序正义之间的矛盾。 保障程序正义,不仅可以维护法律的公平,让人不受冤枉。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化,一种思维模式,影响每个人,让他们在自己的家庭、工作、社会等“圈子内”,行使判决权时,能够更加理性和公正,不至于冤枉人,也不至于让这个社会增加怨气和戾气。 辛普森案带给人的启示,很深刻! 这也是我一直关注劳荣枝案的原因! 你认为你冤枉过别人吗? |